期货交易入门基础知识 | 期现价格间的关系
大家都知道,以现货供需作为落脚点的基本面分析法是研判期货价格的利器之一,但期货与现货间的价格到底存在何种联系呢?本期,小编就带大家聊聊这一话题~
期货与现货相对应,是以现货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,代表着市场对于某一现货品种在未来的价格预期。例如,白糖2309合约,反映的是市场对于白砂糖现货在2023年9月时的价格预期。
正因如此,在理想状态下,期货价格 > 现货价格,也就是所谓的“正向市场”。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持有成本方面,期货比现货增加了持有成本。
举个例子,在现货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,某投资者想在三个月后将手中持有的大豆合约卖出,那么他将需要承担仓储、保险以及利息等一系列成本,用来完成自己的目标。
由于期货投资者相当于买入了未来的现货,相较于当前的现货具有额外的持有成本。所以,期货价格在理论上应该等于现货价格+持有成本,即 现货价格(不变)+仓储费+保险费+利息费 = 期货价格 .
因为现货是期货的基础,如果投资者手里的期货合约没有在到期前对冲平仓,那就会走向现货的实物交割环节,也就是由期货向现货转化,同时基差收敛为零的环节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现货对期货价格产生一定影响。
反过来说,由于期货价格是在统一的监管和规则下,经过集中交易、公平竞争之后产生的,具有一定的权威性,能集中反映市场对现货价格的预期,所以期货价格反过来又能为现货提供指引,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。在这种情况下,市场普遍认为期货与现货的价格间具有同涨同跌的联动关系。
除此之外,期现受相同供需因素的影响,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价格间的关联性。不过,二者在具体的价格变化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通常情况下,供需影响因素的出现会促使相关厂商调整其采购、生产及销售计划。虽然这一举措可能并不会立即在当前的现货价格中有所体现,但却会很快地反映到期货市场上。而期货价格为现货提供指引的特征,可能会促使相关现货交易商出现抛售或是惜售情绪,进而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。
不过,期现间的价格联动关系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,可以理解为这是市场普遍假设的一种概念。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,都可能会由于其各自持有的影响因素而偏离合理价位,并出现期现涨跌幅度甚至是涨跌方向上的差异,而这种差异则会打破基差的稳定,造成基差的波动:
现货存在交易分散、品类繁多的特征,而地区差价以及品种升贴水很有可能让现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。此外,统计机构在商誉以及统计方法层面的差异,同样也会成为现货价格偏离的潜在隐患。
期货市场则会受到资金博弈以及市场情绪方向的影响,同样也有着偏离合理价位的风险。
另外,由于投机、套利以及交割需求并存于期货市场,不同月份的期货合约与现货价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价格关联性。
通常情况下,考虑到合约流动性等问题,想要赚取差价收益的投资者,通常会在合约期限小于3个月的时候陆续离场;而考虑到资金成本等问题,想要利用期现收敛特征进行套利的投资者,通常会在合约期限小于3个月的时候陆续进场。
因此,剩余期限在3个月,特别是2个月以内的期货合约,与现货价格联系较为密切,而超过3个月期限的,期货价格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。
最后,期货与现货价格间的关系是一个始终存在争议的课题,难以精确被把握住。二者之间的价格走势,从长期来看确实具有较强的关联性,但在细节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在期现关系并不稳定、基差存在一定波动的情况下,我们不能单纯的用现货的涨跌去推断期货的价格。同样,也不能仅仅凭借基差趋零的特点而盲目进行套利。我们需要综合多种因素(品种属性、合约流动性、合约期限)以及相关的技术分析手段对期货价格综合进行研判。
总的来说,只有多研究、多分析,才能在不断地变化中探索到可用的规律~